百威公司自2011年收购大雪啤酒后迟迟没有行动,最终百威集团决定已合作的方式退出哈尔滨大雪啤酒,此番举动预计三年完成。但三年后是否还存在大雪啤酒这个品牌还是个未知数。
带着标志性的眯眼笑,一手举起啤酒瓶,邀请消费者共饮——这是影视明星孙红雷在哈尔滨啤酒宣传中的形象。而如今,孙红雷举起的啤酒新增加了大连品牌的标识。10月18日,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启动对大雪啤酒的品牌动作,发布新装的“哈尔滨大雪”啤酒,并开始进入为时三年的大雪与哈啤的联合品牌期,孙红雷则为“哈尔滨大雪啤酒”代言。有业内人士猜测,三年的时效一过,大连的大雪品牌可能将会消失。
大雪品牌的三年计划
自2011年3月全资并购大连大雪啤酒后,百威英博对于大雪的品牌经营迟迟未有动作。“人员整合、技术整合、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流程,这几年,着力进行这些基础建设”,百威英博朱春岩表示,此次推出哈尔滨大雪啤酒,正是大雪品牌在销售领域的第一步。“大雪品牌与哈尔滨品牌将实行三年的联合计划”,按照朱春岩所言,三年计划最直接体现在啤酒瓶的标识上——两个品牌同场出现,第一年,“大雪”的字号远远大于哈尔滨;第二年,二者字号相当;而到第三年,就会突出哈尔滨的字样,“大雪”则被弱化。对于大雪品牌的联合线路,朱春岩如此解释:哈尔滨啤酒是百威英博在中国市场上的全国性品牌,大雪则是其地方性品牌,通过联合计划,为的就是让地方与全国“接上气”。因此,哈啤的代言人也成为了眼下“哈尔滨大雪”的代言人。
外资的折中处理
就如采访中有人所言,大雪的联合计划应是百威英博的折中处理办法,其在中国市场战略规划由此实现“软切入”。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外资啤酒在中国的磕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外资啤酒就曾向中国市场掀起进军狂潮,但当时大都直接选择投资设厂,并将产品定位高端,接受度并不高,许多洋品牌纷纷退出。但是,进入21世纪,外资啤酒在第二轮、第三轮抢滩中改变了打法——“老外们”举起“联合”大旗,采取资本运营模式与国内品牌合作,以此分享中国啤酒市场的投资收益。而后出现全资收购、品牌整合等。
外资兼并路径的改变正是为了应对地域品牌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就如在布阵大雪优势市场时,一张不被接受的海报招贴让百威英博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普兰店、瓦房店、庄河的销售网点,我们刚开始张贴了许多百威代言人NBA球星奥尼尔的海报,结果很不被接受,这次我们就选择由孙红雷代言,张贴的海报就受认可啦”,朱春岩说,本地人习惯喝大雪,一味推广我们的全国啤酒会有风险,通过联合计划,渐渐放大哈啤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市场也就认可了大雪与哈啤的关系,继而达到对哈啤的接受目标。
三年后,大雪消失?
“三年计划其实就是一种蚕食计划,计划完成,大雪品牌估计也就不再被使用了”,采访中,对于此次百威英博动作,一位业内表达了这样的结论。另有人给出这样的佐证:“自2002年大连开始举办中国国际啤酒节,作为本土品牌的大雪啤酒每年都强势参加,但是今年的中国国际啤酒节,大雪却首次缺席,一定程度展现了市场计划”。
原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建于2001年,经营“大雪”、“大棒”和“小棒”啤酒品牌,除了大连普兰店、瓦房店、庄河等市场外,产品在辽南地区也具有较高知名度,一度与雪花、哈啤共同成为辽宁的三甲品牌。即使在眼下,大雪品牌在大连普、瓦、庄的市场份额也在50%左右,而在营口南地区,份额更是高达60%至70%。作为大连人自己的品牌,其有着很高的本土情结。
按照许多人的猜测,大连人的“大雪”最终将会消失。对于这一猜测,百威英博人士则表示,此次就是让哈尔滨啤酒与大雪啤酒能够加强合作广度和深度,为本土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啤酒体验,啤酒的生产工艺还是沿袭大雪原有工艺。联合计划为的是地方品牌向全国品牌过渡,但这并不等同于品牌将会消失。
本文标签:啤酒
编辑: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