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危机以来,中国资本在境外收购的步伐加快,金额剧增。随着中国国内葡萄酒消费的升温,中国资本在境外收购酒庄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中资在法国波尔多收购的酒庄就已达到将近50家,在澳大利亚也有越来越多的酒庄被中国资本收购。
笔者以为,随着中资收购酒庄数量的增多,中资收购将进入质量变化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的收购体现在重收购轻运作——收购环节锱铢必较,一般收购方聘请了顾问。但收购后运作人才缺乏,中国投资方难以派出熟悉酒业市场、葡萄酒酿造和酒庄管理方面的管理人员。
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酒庄城堡、土地、设备、库存酒为收购者所重视,但对销售渠道、品牌名称、当地协会人脉重视不够。有的中资收购方收购了酒庄,原庄主拿走了酒的品牌名,导致新东家被迫更名,从零开始。有的辞退了原有管理者,当地市场和其他国家的销售渠道就随之断了,还有的新东家脱离了当地协会组织……
凡此种种,造成了第一波收购中,一些酒庄面临巨大经营困难,有的最初收购的酒庄还面临二次转手。这是中国资本第一阶段走出去的代价。
第二波收购,目前已经开始。中资表现在收购渠道,比如上海光明收购波尔多传统酒商DIVA,收购之前先做好市场规划,即先试销其产品,等产品被中国市场接受后,再沿着产业链上游控股或全资收购酒庄,而其原有的网络渠道模式并不受影响,这种模式更为稳妥,风险可控。
“一个十岁的小孩不可能收购一个三十岁的成人。”一位中国资深投资家如是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尚未成熟,其收购模式也是有待优化,可喜的是,中国资本的学习能力很强,短短五六年已经走过了西方企业收购史几十年的历程,前景可期!
本文标签:酒庄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