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云南柏联集团总裁郝琳在完成一宗针对波尔多地区拉雷维埃酒庄3000万欧元的收购生意后,在搭乘私人直升机巡视刚归入名下的庄园时坠河失事。直升机由酒庄的前所有人亦即卖家格雷瓜尔驾驶,机上载有46岁的郝琳、郝琳12岁的儿子和一名翻译员。
一向低调的郝琳此前和妻子刘湘云一起向媒体表示,收购拉雷维埃酒庄后,柏联集团除了继续运营酿酒业务外,还将把城堡转型成高端品茶品酒中心,在酒庄附近建设高档酒店。这一收购,被认为是中国人在波尔多地区投资的最大规模的酒庄。
像郝琳一样,大多数中国投资者投资酒庄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将酒庄所产的葡萄酒销售到中国市场。首先,这和中国商人喜欢拥有诸如耕地等有形资产的传统价值观不谋而合;其次,中国商人在拥有如房地产等成熟的实业基础后,财产增值形式往往转而聚焦于文体行业,例如酒庄投资、艺术品和足球等,以此追求存在感,形成自身的个人品牌。另外,相信“不要将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收购国外酒庄,也成为中国商人逃避所谓“政治”风波或者经济泡沫的资产转移方式之一。
广东商人陈家名(化名)在某次身家相当的圈子聚会上,讲了一个关于葡萄酒的故事。在古代波斯,一位国王十分喜欢吃葡萄,于是将葡萄紧压在一个大陶罐里,标上“毒药”,防人偷吃。有一位年老色衰的妃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于是喝了“毒药”陶罐里的液体,试图了此残生。数月过去,妃子没能如愿死去,反而容貌光洁,重拾了国王的宠爱。葡萄酒也因此和爱情搭上关系。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不过陈家名的确在西班牙购买了一座小酒庄,作为送给妻子的生日礼物,并以他对妻子的爱称而命名。他自小读书不多,发家于饱受世人诟病的房地产,有钱后也未能摆脱“饱暖思淫欲”的宿命,和各色三、四流小明星纠缠不清,妻子一怒之下带着儿子迁居加拿大。这一酒庄,是陈老板试图挽回家庭的尝试。
每到公众假期,陈家名就会带着全家在西班牙杜埃罗河谷附近的酒庄度假。他的酒庄不大,葡萄园占地约为30公顷,此外还包括超过2000平方米的地上附属物、建筑等。他如是向朋友描述他的酒庄生活:早起去地里看看沾着露水的叶子,然后在城堡式的外屋走廊上摆一把太师椅,喝一点自家产的红葡萄酒,读读书,比如《邓小平时代》。
至于购买价格,除了负责这一酒庄收购的项目组成员,低调的陈家名甚至拒绝向任何亲近的朋友透露。不过他坦白相告,媒体报道的某些企业家收购酒庄的故事,十有八九带了“泡沫”。
陈家名并未打算将自家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放到中国市场上售卖,在当地的销售份额基本能解决这一酒庄的生存问题,多余的一部分酒则是通过海运运至中国。他在别墅的地下室修了一个600平方米的酒窖,里面多是他自己的酒庄里出产的不同年份的酒。在陈宅举办的聚会,或是公司的商务宴请上,他都会慷慨地将藏酒拿出来“与民同乐”。
在乐于购买海外酒庄的中国富豪群体中,和陈家名一样,将收购酒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升华,致力摆脱暴发户形象,追求“贵族”生活的中国富豪,只是一小部分。2010年,另外一位广东的富豪买下了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一家酒庄,作为送给独生子的生日礼物。对这一部分人来说,他们对资产的增值已经失去了过多的欲望——在自身的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10亿和11亿并无明显差距。
更多的中国投资者还是将酒庄作为一种投资的手段。近年来,“旧世界”里最富有盛名的法国波尔多地区,是中国富豪争先恐后抢占的酒庄圣地。法国波尔多地区一共拥有8000多个大大小小的酒庄,中国投资者已经购入了几十个,但档次、规模均不太大,大都在1000万欧元左右。被中国人收购的波尔多酒庄包括拉图拉甘(Latour Laguens)、黎塞留(Richelieu)、维奥(Viaud)、乐朗(Laulan Ducos)和拉菲特(Chateau Chenu Lafitte)等。
艺人赵薇婚后获得了丈夫黄有龙赠送的礼物——波尔多圣艾美浓产区的一个小酒庄,酒庄面积不大,只有大约7公顷,种植的葡萄种类中,美乐占80%,品丽珠占20%,出产的四款红葡萄酒则走平民路线,大约在23至36欧元左右,整个酒庄的最新估价大概在400万欧元左右。
商业圈的例子当数通灵珠宝CEO沈东军收购的乐朗酒庄。2011年,沈东军号称以2亿元人民币拿下了这一酒庄,并接受大量媒体专访,堪称是为乐朗酒庄的葡萄酒进军中国市场进行的市场营销。
发生坠机事故的云南柏联集团,也是将收购酒庄作为一项投资。
买庄容易,坐庄难
电影《私人订制》里,“暴发户”会无聊到熄灭北京城的灯火,在一些人心目中,“有钱就能搞定一切”,但这样的想法用在海外投资上,却极其危险。
对于中国商人来说,在目前缺乏海外并购经验,及完备的法律支持的情况下,收购一家国外酒庄,是一项复杂的风险投资。公众关注到的往往只是少数的成功案例,不少因盲目跟风而铩羽者已然被选择性忽视。
完成收购的一揽子计划,至少需要一年,过程琐碎、艰辛自不必说。很多投资者往往本身就是酒类爱好者,因此在并购正式完成的那天晚上,大多数由于心情畅快而喝到人事不省,这已成为了海外酒庄并购中独具中国特色的一大风景。对他们来说,在商场上多年的戎马倥偬之后,这一刻才是真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酒庄收购的完成,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经营酒庄,以及掌控其未来的发展,成为中国投资者们无法逃避的问题。因为许多酒庄是在亏损情况下出售的,购买酒庄后的管理经营是一个新的挑战。
大部分中国投资者选择沿用酒庄原有的经营管理队伍,因为这些人对于葡萄酒酿造工艺、酒庄的制度化流程,乃至当地资源的把控,更为得心应手。由于路途遥远,陈家名大概一年只会到自己的酒庄1至2次,除了大额的成本审批之外,其余事务都交托给当地的酒庄主管。
他认为,国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比较成熟,由于对于葡萄酒的深度热爱,当地的经营管理队伍也是“相当敬业”。毕竟,对于这位只是“玩”酒庄的商人来说,盈利并非最终目的,酒庄的自给自足,已令他深感满意。
陈家名如此解释他无意将自家的葡萄酒打入中国市场的原因:“一般中国人更喜欢柔顺光滑、口感平衡的葡萄酒,我的庄园的酒类则偏重于橡木味,在当地销售更受欢迎。”
而以沈东军为代表的中国投资者则无意掩饰他们希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野心。除了建立品牌专卖之外,他还通过分销、加盟商进行渠道推广,扩大品牌影响。此外,沈东军还曾邀请章子怡等艺人为乐朗酒庄进行宣传,并借助官方微博、微信的形式,多方面加强市场营销。
在每一桩中国人主导的酒庄并购发生之后,对中国销售市场的争夺战就敲起了战鼓。例如,乐朗酒庄每年都有超过15万瓶葡萄酒销往中国,而此前,该酒庄的产品零零碎碎销往全球近40个国家。正如市场观察人士所说,一旦有中国商人看到其他人通过控制和改变葡萄酒的销售链,将酒类打入中国市场取得了巨额利润,其他中国商人必然跟风而动。
不管如何,近年来,收购酒庄已成为中国富豪界的流行时尚。在逐步与欧美并轨的中国当代商业社会,实现财务自由的富豪们,将丰裕的货币资产进行灵活配置,在升华生活方式之余,亦能在单调的“董事长”称呼之外,增加“酒庄庄主”这一充满了高贵感的西方称谓,不失为追求心灵自由的方式之一。
本文标签:酒庄,葡萄酒
编辑: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