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酒业纷纷开始寻找新花样,不仅变种来也大力的搞促销降价等活动,在刚过去的这波年货采购潮中,不少市民发现,阵痛了一年的酒水行业,也玩出了不少新花样。
新年里,茅台集团宣布成立个性化定制营销公司,只要预订超过20箱,就可在酒瓶上贴上属于你的标签;一直标榜高端时尚的红酒行业同样经历着转型风暴,易拉罐装、锡纸盒装、塑料桶装等新品葡萄酒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市场】 红酒装进塑料桶卖
2月11日,家住长沙湘江世纪城星江苑的王梦琳采购时,看见了一款桶装原汁葡萄酒,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一桶。“3.6斤重只卖90元,很划算,等重的玻璃瓶装肯定要一两百元。”王梦琳说,元宵节一大家子十几号人喝这种大容量装红酒,既老少皆宜,又能开怀畅饮,肯定有气氛。
记者看到,装酒的塑料桶类似于常见的植物油桶,容量为1.8L。“去年11月才开始卖。”超市老板王先生说,觉得塑料桶装葡萄酒比较新奇便试着卖,没想到销量还不错,已是第二次铺货了。
桶装葡萄酒厂家湖南华淳酒业董事长袁森林介绍,桶装葡萄酒是去年11月新开发上市的,由于包装成本比玻璃瓶要低,售价也相对便宜,目前,销量已超过了公司的瓶装系列产品,尤其备受讲究养生的中老人群体喜欢。
实际上,红酒不仅是装进了塑料桶里,易拉罐装、锡纸盒装的红酒也已在长沙崭露头角。
记者走访了长沙近10家红酒酒庄,在长沙市解放路的谐和酒庄发现了一款意大利进口的锡纸盒装葡萄酒,1L容量售价98元,“同品质的玻璃瓶装750ml就要卖130元左右”,公司总经理肖科表示,厂家还推出了易拉罐装的,都是针对年轻群体开发的,只不过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
易拉罐装葡萄酒更多地是通过网店渠道销售,淘宝网上有29家店铺有售,但销售情况非常一般,卖得最好的一个月成交量为77件。吉林一家生产厂家工作人员表示,易拉罐装国外生产较多,国内还是新兴市场。
【转变】 酒企寻找新出口
从古老的橡木桶到优雅的玻璃瓶,红酒在不少人的认知里一直都是高贵的代名词。如今,酒企们却打破了传统瓶装模式,不断变幻着外衣来笼络特定的消费群体。背后隐藏着的是酒水行业的变迁与辛酸。
2013年,随着决策层出台的“八项规定”、“禁酒令”等新规先后而至,高端酒市场大幅度萎缩,如何把酒卖出去是酒商们面对的最大难题,高端酒企几乎都未能躲过销量下滑的劫数。
残酷的市场面前,多家白酒公司不约而同地“瘦身”,推出了“青春小酒”,如“嗨80”、“江小白”等成功开发培育了年轻人市场。
随着冯小刚的电影《私人订制》的风靡,一直是“小众”市场的定制酒也瞬间变成香饽饽。包括泸州老窖、西凤、杜康等众多白酒企业都纷纷加大对定制酒运作的力度。1月中旬,茅台集团成立“贵州茅台酒个性化定制营销有限公司”,挖掘民间消费市场。茅台也从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瞬间变得十分“亲民”。记者从茅台集团了解到,企业起订量是100箱,针对个人的定制,其起订门槛仅为20箱,如果按53度飞天茅台819元/瓶的出厂价计算,个人定制的最低门槛为10万余元。
记者随后联系了长沙几家茅台酒专卖店,有的店铺尚不知情,建议记者直接联系茅台个性化定制营销公司;有的店铺表示,顾客如有个性定制的需求,可以由他们登记再报给厂家。
【探因】 变花样抓住新消费者
“茅台此番转变的背后,是民间消费市场的每一个机会都被无限放大的缩影。红酒的素装秀也是在放低姿态,将目光瞄向平民消费的中低端市场。”从事酒水销售13年的肖尊强一语中的。
出于职业角度,肖尊强几乎每天都会上网关注酒水行业的动态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他指出,尽管在三公消费受限的大背景下,“公酒”消费受到了严重萎缩,但是高端酒的市场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付款人变成民营企业和个人而已。对于离开了三公消费采购后的酒企来说,扭转局势的重要一步就是如何抓住新的买单人。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红酒的素装秀,还是白酒的瘦身、定制秀,都只不过是酒企们在变着花样卖酒,未来肯定还将不断地推出新招术。
事实上,酒企们放低了姿态,也收获了回报。数据显示,2013年商务部监测的11种高端白酒销售量下降了7.2%,普通白酒销量增加,酒类总体销售增长1.9%,由此可见,中低档酒销量的提升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市场观察
酒企变装为何命运不同
为了取悦市场,红酒换上了塑料、锡纸的素衣,白酒也玩起个性来。
在阵痛的2013年,酒企们都发现了中低端市场还处于缺位状态,并纷纷为之转型,只不过,从市场反应看,主打经济实惠的简装塑料桶葡萄酒对了中老人的胃口,而方便携带的易拉罐装、锡纸盒装葡萄酒却没有获得年轻人的青睐,“便携装虽然性价比高,但真心觉得少了一份格调,所以我们只会选玻璃瓶装的。”长沙“80后”白领周桂说出的这一看法也许就是答案。
就此现象,对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中国公众的主要年龄层次,也会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个神奇的对应关系。比如,“60后”的人大多都挨过饿,所以比较注重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70后”对产品的需求,除了基本需求以外,对社交的需求比较强烈。对于“80后”,对物质的需求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而物质生活比较优越的“90后”,是钱和资源搞定不了的一代,他们更向往是价值观层面的契合和精神的引领。这一规律,也许正解释了同为简装葡萄酒为何彼此命运不同的原因。
“由此可见,酒企‘下沉’突围,不仅是姿态的‘下沉’,也不能只是价格体系的‘下沉’,更需要的是‘深潜’到群体中去寻找精神共鸣。”酒业观察人士如此指路。
本文标签:酒
编辑:阿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