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酒的故乡二郎山镇出发,翻越二郎山,跨越赤水河,便进入贵州遵义市地界,这个中国革命的“红色之都”,因为盛产国酒茅台,而被誉为“世界的遵义,世界的白酒”。近年来,尤其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一看三打造”战略以来,遵义不仅成为了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白酒产业投资的热土。
容天下人,卖天下酒 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会于9月9日在贵阳盛大开幕,一场盛会把遵义市再次推到聚光灯下——作为贵州白酒产业主要产区的遵义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容天下人,卖天下酒”不仅是贵州酒博会着力在招商引资下功夫的创新之举,也是遵义市委市政府发展白酒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创新之举。
近年来,遵义市按照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的工作要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白酒产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大招商”氛围。特别是今年以来,遵义市不断加大招商力度,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先后成立了北京、重庆、深圳等8个投资促进分局,通过实施和推进驻点招商、大型会展招商、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招商等有效的招商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遵义市招商引资环境不管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仁怀名酒工业园区,从项目立项到项目洽谈,从签订协议到开工建设,从投产运营到扩大再生产,遵义市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的“保姆式”服务。所谓全程跟踪服务,一方面是对引进来的重点项目和企业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将签约项目分解落实到市、县两级领导头上,分解落实到市直各工作部门领导头上,强力推进签约项目的落地和建设进度,切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投资到位率、投产达产率。每个部门对所有新落户的项目,坚持做到主动上门,全程跟踪服务。与此同时,在全程跟踪服务中实行项目全程代办制,按照“统一管理、跟踪服务、限时办结、统一交付”的原则进行,为项目、企业提供相关审批手续的全程代办服务。为此,今年遵义市重新组建了招商引资代办服务中心。
“今后的招商引资必须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在‘大、好、集’上下功夫。”在年初遵义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会上,该市对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谓“大”,就是要招大项目、大企业,特别是进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项目,要结合遵义市的比较优势,通过引进一个大项目,促进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所谓“好”,就是项目质量要好,重点引进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注重引进产品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终端产品的企业。所谓“集”,就是要突出产业集群,重点围绕遵义市的重点主导产业,着力引进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补链项目,促进遵义市优势白酒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自古黔中出美酒”。遵义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环境,独一无二的微生物资源,回味甘甜的赤水河水,源远流长的酿酒工艺,酿造了芬芳的玉液琼浆。汉武帝“甘美之”的赞誉一路飘香,传承千载。董酒、习酒、鸭溪窖酒、湄窖、小糊涂仙、酒中酒、百年糊涂、国台、钓鱼台国宾酒、镇酒等后起之秀争奇斗艳、名传神州。作为振兴黔酒的“急先锋”,遵义正一路高歌,以全新的态势为国酒之乡谱写绚丽篇章。
“酒神”亲吻的土地 往事可堪回首。1935年中国革命史上那个具有历史转折性会议,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记住了遵义这个名字。也因为国酒茅台闻名世界,以及悠久而厚重的酒文化史而彪炳史册。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这座美丽的城市注定与白酒有一种不可割舍的情缘和关系。
赤水河也叫“美酒河”,因为它是“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
白酒的地区”。而在沿河60公里的茅台镇核心地带,分布着600多个大大小小的酒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7.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酱酒核心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条源远流长的美酒河,滋养了这片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依依青山葱葱绿树间,滴滴醇香,杯杯浓情,纳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从一片片火红的高粱地里酝酿而出,盛满了一个个希望与梦想的杯盏。
当你走进遵义,走进仁怀,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空气中的酒香也越来越浓郁。这弥漫四周的酒香,便是一个个闻得着却看不到的微生物精灵。曾有人打趣说,在茅台的厂区里,麻雀也有三分酒量,这话倒也不是没有根据。大量的微生物浮游在空气中,与飞鸟玩耍,与落叶嬉戏,还簇拥着凑到路人鼻息间,提醒着慕名前来的造访者,眼前这番天地便是蜚声中外的名酒故里。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界形成的默契。关心茅台的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试验。为了增加茅台酒的产量,有关方面曾尝试在遵义进行茅台酒异地生产,原料、工艺、酿酒师傅甚至窖泥,都从茅台酒原产地照搬过去,然而,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失所望,酿出来的酒完全不是茅台味。有人分析,之所以离开茅台镇便酿不出茅台酒,归根结底是当地的微生物环境发挥了神秘的作用,而这种环境的形成,则是天机巧合的结果。
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学奠基人陈騊声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有谁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了,他能拿诺贝尔奖!”
遵义位于黔北综合经济区腹部,处于重庆经济圈和贵阳城市经济圈的交汇点,渝黔铁路、遵崇高速公路、210国道穿境而过,是遵义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具备了打造黔北现代物流基地的潜在优势和发展条件。特别是未来几年,遵义市将新增规划建设8条高速公路,形成南到北海,北抵兰州,东进杭州,西达瑞丽的经济流通体系,为遵义市融入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现代物流网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拂去岁月的尘埃,在遵义市的名酒故事,正是发轫自那个远古清晨——鸿蒙初开,“酒神”亲吻过的这片土地,这是一片不可复制的“微生物圈”的风水宝地。
众酒企蓄势待发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巅峰期到90年代的低迷期,再到如今的复苏期,遵义白酒业几度沉浮。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遵义白酒历经了一场发展理念的博弈。
遵义市上规模的酒厂超过百家,几乎每个县都有酒厂。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股兴办酒厂的浪潮在贵州汹涌而起,遵义白酒业进入“全民皆兵”时代。遵义把白酒行业作为地方优先发展的产业,在茅台等品牌的带动下,湄窖、鸭溪窖酒和习水大曲等一批贵州名优酒相继产生,远销全国各地并声名鹊起,一度在国际国内多项白酒评比活动中屡获殊荣。1986年12月,贵州第四届名酒评选大会评选出了“贵州名酒”48种,其中,遵义白酒有23种,占了近一半。
20世纪90年代中期,遵义白酒业的“冬天”突然降临。在高价格原料市场、低价位消费市场和国家政策控制的三重压力下,面对体制、产品结构、市场、管理等瓶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鸭溪窖、湄窖、董酒等一批老牌黔酒“劲旅”风光不再,这些曾支撑当地财政税收、风靡一时的“名酒”顷刻间变得步履维艰。此时,遵义市已经从顶峰时期的23家“名酒团”沦为只剩4家酒厂,光景今非昔比。
处于低迷期的遵义白酒业也曾有过品牌创新的短暂春天,“小糊涂仙”、“酒中酒霸”等都曾被业界看好,被视为担当复兴遵义酒业的“生力军”。但面对整个白酒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些单薄弱小的单个品牌仍无力承担遵义酒业的“复兴大业”。
严冬终会过去,自会迎来满园春色。进入新时代的遵义除茅台品牌一枝独秀外,大多数遵义白酒正在努力形成不同梯度的产品。在遵义,既有举世闻名的酱香型白酒——国酒茅台,也有闻名四方的董香型白酒——董酒,还有力图打造贵州浓香第一品牌的习酒等等。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茅台酒的酱香是难以复制的。
早在1963年于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就以中国老八大名酒而闻名的董酒是另外一种香型的代表。起初,专家称其为“其它香型”。2008年9月,在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审定会上,《董香型白酒》地方标准顺利通过专家组审定,董酒正式成为董香型白酒的代表。
对习酒来说,在加入茅台集团之后,更是吸取了茅台酿造过程中最核心的工艺灵魂养分,利用多年窖存的大量优质酱香原酒,创新了“酱香习酒”中高档酱香品牌,实施“浓香”“酱香”并举的品牌发展战略。
在2007年茅台集团主持召开的一次习酒鉴评会上,来自中国白酒业界的15位著名专家曾给予浓香型习酒如此评鉴:“习酒的品质品味个性化风格很独特,既鲜明区别于以泸州老窖和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风格,又不同于苏、鲁、豫、皖浓香型白酒共有的淡雅品味,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白酒香型的一个新流派——黔派浓香。”
而湄窖集团则与浙江大学联手,组建了产学研开发中心,重点研发茶香酒,试图打开一片新市场。
2010年1月中旬,以金六福起家的华泽集团正式启动了对珍酒的全面运营。酒业“国美”欲借珍酒在以茅台为首的酱香高端酒市场分得一杯羹,做贵州酱香酒第二。
近年来,贵州省明确要求遵义逐步建成有竞争优势的名酒基地,要巩固提升“国酒茅台”的世界品牌形象,创建并全力打造“贵州白酒”品牌,形成一批白酒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遵义白酒肩负着引领黔酒复兴的历史使命。
政策支持助力酒业发展 无论是过去的辉煌,还是在经历一段低谷之后的复苏,让遵义白酒得到颇多受益的,无疑是来自决策层面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为其发展提供的良好环境。
2008年,遵义市出台了重点扶持一批名优白酒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定重点扶持“一大十星”名优白酒企业。“一大”即茅台酒,“十星”即习酒、董酒、鸭溪、湄窖、珍酒、小糊涂仙、酒中酒、百年糊涂、钓鱼台、金士力等10家重点白酒生产企业。针对“一大十星”,遵义市制定了“一企一策”,从土地供给、金融贷款、技改贴息、研发投入、原料供给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其中技改贴息投入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
据了解,遵义市将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茅台酒做大做强,推进茅台酒每年新增2000千升以上的技改扩能,加快建设有机高粱基地,力保2020年前达到每年4万千升的生产规模;积极支持茅台集团习酒公司加快发展,以打造贵州浓香型白酒第一品牌,从而形成每年5万千升的生产规模;发挥赤水河谷酒业的发展潜力,引导、规范地方酒业发展,培育一批新的白酒知名品牌,形成4家至5家上规模、有市场的骨干企业;振兴董酒、珍酒、鸭溪窖、湄窖等知名品牌;配套发展包装、印刷产业,形成名优酒产业集群。
围绕“一带两点”,即遵义县——仁怀——习水——赤水一带,以及汇川区、湄潭县两点,遵义市正在编制《遵义白酒产业(带)发展规划》,优化白酒产业布局,指导白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与此同时,遵义市规划的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已经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其配套产业园区和酒类交易市场也亦有序推进,一场引导白酒生产企业向聚集区发展,促进全市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攻坚战已经成为燎原之势。
2011年4月9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仁怀市召开支持茅台酒厂加快发展专题会议。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会上强调,贵州是最适宜白酒生产的地方之一,白酒不仅香型齐全,而且风格独特、品质上好,白酒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贵州省的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茅台酒作为贵州省和全国白酒的重要支柱,特殊的地缘、独特的环境、传统的工艺赋予其不可复制的优势。无论是从自身优势,还是从市场前景看,我国白酒市场非常值得贵州白酒努力开拓、耕耘、发展。全省上下要按照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做强贵州省白酒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打一场白酒产业发展攻坚战,巩固和提升白酒产业在全省特色产业中的支柱地位,响亮提出并努力做到“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用5至10年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为“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为“中国国酒文化之都”,带动全省白酒产业加速发展。
2011年6月29日至30日,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也在仁怀召开。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在会上指出,贵州省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酿酒文化,“十一五”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白酒产业实现了新的发展,成为贵州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白酒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是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抓工业必须抓白酒,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首先要加快白酒产业发展。要充分认识白酒产业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把加快白酒产业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推动白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贵州省白酒产业的实力与美誉度相适应。
2012年2月13日,在遵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在《遵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到2016年,白酒产量达60万千升以上,打造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推进茅台镇周边环境整治,争取用5~10年时间,将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将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
为此,遵义全市上下着力转变发展的思想观念,提出了跳出“遵义”看“遵义”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走高中低并举,浓香、酱香及其它香型兼有的多元化发展路子,努力实现上规模、保质量、求突破的发展目标,从而牢固树立了“世界的遵义、世界的白酒”的意识;着力发展白酒配套产业;着力推动大型企业培育,积极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投资遵义市名优白酒产业;着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坚持把白酒传统酿造工艺同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白酒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着力保护白酒酿造环境,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赤水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着力保障产业原料需求,认真做好白酒产业发展原料供应规划,培育和扶持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原料基地的规模化生产,扩大农户的种植规模;着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建设规模大、标准高的遵义酒类产品交易市场,建成中国遵义名优白酒交易中心;着力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白酒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等机制,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尽管遵义白酒业的知名度极高,但是,遵义白酒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与一些白酒产业发达地区对比,还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如今的遵义正按照只要有利于白酒产业跨越发展就全力推进的原则,举全市之力,推动白酒产业发展加快、加快、再加快,努力践行着“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再造黔北名酒带 白酒产业是贵州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贵州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长期以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一五”期间,遵义白酒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从产量、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工业产值、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在全省所占比重均达到80%以上。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遵义市委市政府把打造黔北名酒基地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战略重点,先后制定了《遵义市名优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重点扶持一批名优白酒企业发展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土地利用规划、原料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明确了发展意见,重点扶持“一大十星”名优白酒企业。专门成立了白酒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解决白酒发展方面的具体问题,并每年预算安排白酒发展专项资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整合重组资源,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做大做强茅台酒,振兴黔北名优酒,培育一批新名酒,形成高中低档酒并举、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了全市白酒工业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下,遵义白酒形成了以酱香、浓香、其他香型为主体,以酱香、其他香型为代表,以酱香为龙头的酿造体系。全市拥有酒类生产企业400多家,规模企业38家,产品种类2000多种。在2008年“贵州八大名酒”评选中,遵义就有5个产品获得殊荣。整个酒业呈现出范围大、产值高的特点。
打造名酒生产基地 面对着激烈竞争的白酒市场,遵义白酒业如何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持续发展,从而推动遵义乃至贵州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呢?
《华夏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报》记者获悉,《遵义白酒产业聚集区(带)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按此规划,遵义白酒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一带两点”,优化白酒产业布局,支持茅台做大做强,促进“十星”迅速成长,引导白酒生产企业向聚集区发展,做长做宽产业链条,形成名优酒产业集群,提高遵义白酒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其在国内白酒行业的地位,把遵义建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均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酒生产基地。
一带指的是鸭溪——枫香段,茅台——习水——赤水段;其中鸭溪——枫香段及湄江镇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生态工业产业聚集区(带);茅台——习水——赤水段为酱香型白酒生态工业产业聚集区(带);两点指的是汇川区董公寺镇、湄潭县湄江镇。湄潭县湄江镇为湄窖酒产业聚集区,董公寺镇为董酒产业聚集区。
按此规划,2015年贵州名酒年产量规模将达到28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增加3.5万千升,浓香型白酒增加7.25万千升,其他香型白酒增加0.6万千升。新增总投资93亿元,年销售收入实现250亿元,年税收贡献70亿元,直接就业和带动城乡就业达到3万人以上。2020年贵州名酒年产量规模将达到40万千升,其中酱香型白酒增加7.9万千升,浓香型白酒增加14.9万千升,其他香型白酒增加0.9万千升。新增总投资220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年税收贡献140亿元,直接就业和带动城乡就业达到4万人以上。
为此,遵义将重点打造和建设以茅台集团为龙头的茅台镇区域白酒工业园,到2015年,茅台酒生产能力达到3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税收贡献72亿元。到2020年茅台酒生产能力达到4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470亿元。
重点打造以茅台镇为中心形成赤水河谷名优酒工业聚集区(带),产业布局上首先考虑满足茅台集团未来发展用地空间需要,将新增酱香型白酒生产能力设在远离茅台酒厂及茅台镇的仁怀市三合镇银仓坝至大坝镇五岔一线作为一期规划建设的酱香型白酒工业聚集园区,同时将火石岗乡荣华村作为二期规划用地。
重点打造以习酒镇为中心形成赤水河谷浓香型名优酒为主的工业聚集区(带)。继续完善和巩固提升以董公寺、鸭溪镇、湄潭县等几个中心形成黔北传统名优酒工业聚集区。在遵义县鸭溪镇和龙坑镇,仁怀市坛厂镇等地新建白酒配套产业工业园区。在仁怀、习水等适宜地区发展有机高粱等原料基地。
当前,遵义市委、市政府为遵义白酒产业做出了长久的规划,遵义市培育白酒大产业的条件已经具备,白酒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遵义白酒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遵义白酒产业必将带动贵州省白酒产业跨越式发展——未来10年中国白酒看贵州,贵州白酒看遵义。
本文标签:白酒
对应专题:白酒金三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