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1年年末的高调宣布新年业绩目标的氛围完全不一样,2012年年末,行业龙头企业对于2013年的业绩增长都不约而同地表现了“低调”。最早的是郎酒在2012年12月初透露出2013年的销售目标是“不增长,速度降下来,甚至略微下降,仅定为110亿元”,而2011年郎酒就已经突破百亿大关。
当然郎酒是个极端案例,其他大企业对于2013年的业绩增速基本描述可理解为“放慢增速”。泸州老窖方面透露的信息是将会比2012年的增速慢,茅台2012年的增速约为45%,按照近日经销商大会宣布的2013年业绩目标计算,2013年增速为39%。茅台甚至提出要给经销商“一个季度的喘息期”,这个期间让渠道消化库存。苏酒集团在最近的股东大会上则表示,“要正视行业可能出现的增速放慢现象,2013年公司将稳定规模,提升结构,维持品牌价格定位”。
焦点点评 广州必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蔡彦: 在白酒行业,2011年,“业绩为王”思想可以说达到了顶峰,这使得很多企业加大了对业绩的增长预期。营销的根本就是不断把任务量调高、调高再调高,谁如果调低了,都不好意思在圈子里说,来自上游的这种“浮夸风”是2012年库存压力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然需求的疲软也是一个因素,但相比上游的压力,并不是主要因素。
诚然,有一些企业依靠这种模式的确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大跃进”式思维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渠道存货越来越多,终端严重滞销,动销不畅,经销商信心不足,团队士气低落。有些企业的调低任务量,或者不增长,积极意义是明摆着的,但这种“螺旋式”发展特点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市场成长周期,甚至使得市场成为“夹生”市场。
还有一点就是,在业务团队的管理上,今后白酒企业应该“慎重”对待那种业绩“英雄”。单纯的业绩导向给员工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在公司里,能把客户搞定就是好业务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压货、回款,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各种促销花样不断翻新,最终业务员晋升了,后继者可能需要一年甚至两年来“善后”。
糖烟酒周刊记者金竞渡: “量价齐升”是前几年的热门词语,现在来看,这个盛况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最关键的条件是消费需求突然放大,这样即使价格涨了,消费量同样上升;第二个条件就是渠道信心很大,认为未来消费需求会更大,或者认为货值会自然升值。不幸的是,这两个条件在过去的几年都具备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政府进行投资拉动,财政投入加大,极大拉动了高端酒的需求,带动了高端酒的量价齐升。而经销商的信心也很大,不仅认为需求会继续扩大,还认为高端酒每年涨价已成定局,所以他们敢于大批地“吃货”。
2012年的“量价齐跌”充分说明了“价格”的双刃剑特点,价格武器用得好,可以让企业销售进入良性通道,反之会让整个链条失去平衡。2013年,大企业纷纷意识到“保价”的重要性,这是很务实的反应。
本文标签:郎酒,白酒
对应专题:白酒金三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