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包括
五粮液、贵州茅台、水井坊、泸州老窖、江苏洋河、汾酒杏花村、郎酒、剑南春在内八家白酒骨干企业签署自律宣言,共同承诺将公开其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情况。
事过几个月,“两公开”进展缓慢而话题却一直被热议,究竟是什么触动了“两公开”的尴尬之弦?“两公开”究竟能否实行到底?
“两公开”对于整个白酒行业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是打假的创新之举,也是企业自律的起步;既是行业团结的象征,也是酒业成熟的表现,更是改善产业形象之举。然而,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为何在之后走的举步维艰?商场如战场,关键数据这类商业机密怎敢轻易透明,这几乎成为多数酒企最担忧的事情。也有相关人士指出,信息的透明化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如供应量的公开必然对白酒企业一贯推崇的“控量保价”策略产生干扰作用,对白酒企业旗下明星产品价格的未来发展轨迹有所影响。对企业而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等关键信息的公开是弊大于利。尤其是要求在宣誓之后短短两个月则要公布所有资料,确实让酒企倍感压力。处于观望态度的部分酒企迟迟未兑现承诺,这也就被冠以“爽约”、“作秀”等字眼。媒体的再次炒作,对于酒企来讲无疑又是一层不小的压力。
笔者认为,“两公开”的初衷是好的,净化市场环境,凸显名酒价值,这些都是“两公开”能给整个白酒行业带来的效益。但又如一种担忧中提到的,商业机密怎敢公开透明化?政策是好,舆论监督也对,但能否在减缓些步伐,能否再完善些其他政策,是不是两三个月的整顿就能让所有酒企都自律?是不是“透明了”消费者就真的买不到假冒伪劣了?我看未必。
本文标签:白酒
编辑: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