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青稞酒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1~9月公司净利润达到3.05亿元,同比增长27.94%,但第三季度净利润仅为9017.8万元,同比增长16.03%。此外,应收款增加289.58%,而被视为业绩 “蓄水池”的预收款项也大幅下滑43%。
作为区域白酒品牌,青青稞酒在此轮白酒调整中一直处于排头兵地位。今年上半年,青青稞酒在青海省内销售达6.24亿元,增长27.35%。
“能够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青稞酒在青海及周边地区的地域影响力,在西北地区,一些大品牌的影响相对小一些。”方正证券酒类分析师张保平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张保平认为,青青稞酒能够取得增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细分品种较为独特。“一般的白酒都是从香型来区分,但青青稞酒是从原料上进行区分,这在调整背景下有一定优势。”
不过,青青稞酒似乎并不满足于“偏安一隅”。公司半年报显示,省外销售上半年增长38.87%。不过目前青青稞酒在青海省外销售收入不足4亿元,占整体销售收入的24.25%,公司表示争取在2015年做到甘肃市场实现2亿~3亿元,西藏3亿~4亿元,宁夏1亿元以上,整体做到25亿~3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规模。
与增速放缓同步表现、可从业绩报表窥出一斑的,则是公司正面临不小的销售压力。
青青稞酒三季报显示,应收账款期末数419万元,较期初数107万元增加312万元,增幅达289.58%。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团购客户、经销商由于发货、收款时间性差异导致应收款增加。此外,公司预收账款三季度末预收款从年初的7708.25万元减少至4327.85万元,降幅高达43.85%。
“预收款的大幅下降凸显出公司面临的销售风险在上升。”张保平表示。
“发货、收款时间性差异”或许只是企业对销售周期增长、难度增大的另一种表述。业内人士指出,在白酒行业,应收账款的增加往往意味着经销商的欠款上升、酒企的赊账交易增加,这凸显白酒行业销售不利风险也在增多。此外,由于白酒企业往往以压货方式营销,预收账款也是白酒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方面意味着经销商存货难以消化,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或有经销商退出。
“预收、应收两项指标能够反应卖方、买方形势强弱的对比。”张保平解释道,如果预收款项多,说明酒企处于强势地位,经销商处于弱势;如果应收款项较大,则反之。
在白酒因禁酒令、塑化剂等风波的影响下,高端酒企的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发生明显变化。以贵州茅台为例,公司三季报显示,预收账款仅有19.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7.5亿元下降18.1亿元,较今年初的50.9亿元更是相差31.5亿元。
“两项指标的变化确实意味着一定风险,这可能跟公司销售渠道的扩张和建设有一定关系。所有区域品牌都有宏图大愿,想把自己做成全国品牌,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确实很难。”张保平表示。他认为虽然目前有不少酒企在尝试网络营销、直营店等销售模式,但白酒的销售最终“拼的是渠道”,而区域品牌建立全国渠道难度比较大。
本文标签:青青稞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