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葡萄酒在中国酒类零售市场的份额不断增长。据全球领先的消费、产品和市场情报供应商英敏特( Mi ntel)最新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目前葡萄酒市场消费能力(零售和非零售)为8.424亿升,总额达到463亿元人民币。其预计,到201 7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能力将达到28.27亿升,消费总额达到938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达102.5%,在201 2年期望值基础上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2%。
在葡萄酒消费上升的同时,带来的是消费人群的增加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已有1900万名葡萄酒爱好者,在随后几年中,这个数字逐渐攀升。与白酒不同,葡萄酒产品定位与消费群体在现阶段无法形成完全对等。本刊通过调查,对未来影响葡萄酒消费的主要力量进行了分析。
“谁”,喝了葡萄酒? 随着中国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日益强劲,国产葡萄酒与进口酒之间也在相互拉伸。据调查,2012年进口葡萄酒销售额占到了葡萄酒市场总销售额(零售与餐饮渠道)的19.4%0同时,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与产品多元化发展,中低端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其中,7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在价格接近的情况下,会更多考虑进口酒;而7%的消费者则坚持购买国产葡萄酒;18%的消费者则“视情况而定”,价格、产区、口感以及用途等会影响他们的选择。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红葡萄酒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红葡萄酒的零售总容量达到6.529亿升,占年度葡萄酒总消费容量的78%0但这并不妨碍其他品类产品的增长,例如2012年白葡萄酒的零售总容量从2008年的7430万升增长到2012年的1.726亿升,成为中国市场上增速最快的葡萄酒类别。与此同时,桃红、香槟、起泡酒甚至雪莉酒等品类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
尽管有报告称,在当前葡萄酒消费人群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缺乏辨识葡萄酒真伪的能力”是阻碍消费力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接近90%的人则表示“热衷于提高自身对葡萄酒的鉴赏力”,这充分证明了葡萄酒消费人群还将进一步扩大,他们也将成为推动行业理性发展的力量,而消费市场的理性化、扩大化将为更多葡萄酒潜在消费群体提供了解并购买葡萄酒的机会。
在调查中,我们重点突出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2012年行业整体发展步入缓冲、调整期,但似乎并未影响消费者的参与度,并表现出几大特点:尽管行业压力增大,但消费者对其未来发展仍然保持信心;消费者更具自主性与个性化;初次购买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力减弱;消费者对产品多元化表现出更大兴趣,如果条件成熟,乐于尝试;品牌高依赖度和低忠诚度并存。
从产品选择方面来看,如果以200元左右终端价位为标准,在同等选择条件下,40%的消费者偏向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选择国产葡萄酒的消费者则占据了21%;is%的消费者认为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在“新世界”中有着更为广泛的消费基础;7%的消费者认为美国葡萄酒代表了热情、勇敢,会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新生力量;另有17%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去尝试智利、新西兰、西班牙等国家的产品。
有意思的是,产品口感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近半数的消费者觉得口感较为清新的产品更适合聚会及日常饮用,同时也是入门级人群的最佳选择;30%的人则偏好半干或甜型葡萄酒,这类人群以年轻人、女士为主;20%的消费者乐于去探知酒体丰厚、口感浓郁葡萄酒的乐趣,这类人群的代表正是葡萄酒爱好者与发烧友。
从消费渠道上来看,中国人私下的宴请中,葡萄酒消费上升势头劲猛。其中,家庭消费、朋友聚会、商务宴请以及娱乐消费这四大渠道变化明显。由于国家政策与消费环境的调整,除了家庭消费与朋友聚会出现了加大幅度的增长外,商务宴请一项中越来越多人表示愿意考虑葡萄酒。
“谁”,是未来葡萄酒消费主力?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消息:1984年在广州,面对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内地,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一条皮尔·卡丹的皮带卖到1000元人民币,而那时中国市面上一头黄牛连皮带肉带骨头也只不过1000元,你牵一头牛并不能代表你富有,但是你如果敢于把一头牛变成一根皮带系在身上,那你就“真牛”了。
时光流转,今天的中国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消费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消费人群不断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中产阶层和富裕人群大幅增加,这将带动中高端消费的提高;另一方面,二三线市场潜力凸显,其需求也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强劲增长。表现在葡萄酒行业,则是主力消费者群体不断转移。例如从前我们经常认为葡萄酒的消费主体一般是白领、高端商务人士等精英阶层,但现在似乎发生了很大改变。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市场上用“白领”、“高端人群”、“发烧友”等定义购买者的习惯做法,已经很难有清晰的边界。比如,“白领”中出现了“务实、节俭”类的投资型白领、“快乐、享受”类的消费型白领、“供房养车、乐居”类的事业型白领,这与过去对“白领”群体的认识已不尽相同。那么现阶段,哪些才是真正消费葡萄酒的人呢?
“专业”的推动力量——葡萄酒忠实消费群体 这一类消费群体主要由两大阶层组成:一是葡萄酒专业爱好者或发烧友,他们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及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较为固定的个人认知,大约占葡萄酒消费总人数的15%左右;二是高端商务人士。在商务宴请中,这部分人群较为重视品牌和广告效应,大约占葡萄酒消费总人数的50%。
这两大群体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拥有独特的品牌消费观和较为专业的认识。他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价格或渠道,认为品牌产品往往代表了产品品质,更加值得信任。但从现阶段来看,由于中国的葡萄酒消费仍处在发展初期,这些群体习惯于在多个品牌中选择,在不同品牌之间游移,日常购买的品牌数目也在增加。而与此同时,对于品牌与品质的追求使他们对服务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
我为自己代言!——新生代力量的崛起 很多人认为,80后、90后将在“十二五”期间成为快速增长的新兴消费群体,特别是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约为4.2亿,占总人口的31.4%,成为绝对的消费主力。而80后消费群体,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两大群体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这两大群体可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消费趋向来看,这两大群体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们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其消费观往往差异性显得更大。“我为自己代言”是他们的标签,在选择葡萄酒上,他们更注重个性化与情感诉求。
重新定义、捕捉大众消费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消费品市场已不存在“买不到”或“很难买得到”的现象。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至今,国内“首次购买者”占比逐年按7%~8%的速度下降,尽管整体的消费额度在持续增长。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改变是对同类产品在质量、档次、品牌、可靠性等“高质量”、“高美誉度”、“高性价比”方面的追求。以葡萄酒为例,越来越多的大众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开始觉醒,从不懂到不甚了解直至对产品、产区甚至口感等因素提出要求。在新一轮的消费市场中,大众消费群体一定是推动未来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对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培育已经成为很多酒商关注的焦点。
在这部分人群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分支,那就是“银发族”。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到2020年,65岁以上的人将增加5%,相当于1.265亿人口。在一线城市,55—65岁的消费者把近一半的钱花在食品上,仅有很小的一部分用于购买非生活必需品,例如,花费7%在服装上。今天,55~65岁的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与年轻一代迥然不同,但45~54岁的人(到2020年将成为老年消费者)却与现在34—45岁的中青年人类似。这意味着,这一部分消费人群的改变将促进酒商对老年消费者重新进行定义。
本文标签:葡萄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