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杂志社副社长 苏建中
竞争意识增强是好事,但合作意识的消退,却未必值得称赞。良性竞争可以促进白酒企业提升效率,改进运营。而恰当的合作则能够让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向社会传递正面的积极的行业形象,有力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毫无疑问,中国名酒企业是引领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名酒”不仅是白酒圈内的金字招牌,也是中国白酒面向社会的金字招牌。回顾这60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中国名酒”有很多可贵的精神财富福泽行业,直至现在。
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白酒在科技与工艺创新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正是那三十年,白酒奠定了中国酒业第一酒种的坚实地位。也是在那三十年中,中国白酒完成了四大基本香型的评定以及相关工艺标准的建立,开始了生产工艺的现代化改造,让白酒生产脱离了传统的完全手工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现代生物工业:还是在那三十年,中国白酒行业以注重品质,团结进取的积极形象,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同。
我记得在201 1年,著名白酒专家沈恰方先生在接受《中国酒业报导》采访时,积极主张发展白酒技术市场,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他不无遗憾地说,“以前,我们各个厂家之间,技术交流很多,相互之间都不保留,尽心尽力地将经验教给兄弟单位,使得行业技术水平进步很快。现在,大家技术交流少了,有什么新技术,都保密起来,生怕被人学会。这样,整个白酒行业技术进步就显得慢了。”
沈老为企业间技术交流障碍忧心,但这只是白酒失去竞合精神的一个侧面。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整跨竞争品牌,一些白酒企业用极端的手段,诋毁对手;一些企业用似是而非的概念,向媒体披露所谓“行业黑幕”:还有一些企业,以“扒粪”方式,翻出对手以往种种“不是”。这些企业中,不乏我们的名酒企业。而这些做法,虽然干扰了竞争对手,但从更深处看,也使得消费者对白酒行业产生了不信任。
白酒没有生活在真空中,葡萄酒、黄酒、烈性洋酒甚至啤酒在一定程度上都对白酒具有替代性。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小蛋糕,不维护行业形象,不为整体大盘子添砖加瓦,那最终我们的小蛋糕也会越做越小,越做越薄。
回顾中国名酒评选的60年,我个人认为,如果白酒没有前三十年在技术上的深度交流和密切合作,就没有后三十年白酒行业的飞速发展。而在后三十年飞速发展,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白酒企业竞争意识被不断强化,合作意识却逐渐淡薄。竞争意识增强是好事,但合作意识的消退,却未必值得称赞。良性竞争可以促进白酒企业提升效率,改进运营。而恰当的合作则能够让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向社会传递正面的积极的行业形象,有力地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那么,我们的名酒企业作为行业的领袖群体,更应该以身作责,倡导行业重拾竞合精神。
本文标签:白酒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