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嘉的这种“逢低吸纳、雪中送炭”不仅仅是针对单个企业,还针对目前的行业大环境。
最近,《糖烟酒周刊》微信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业内的关注,那就是河南世嘉酒业和今世缘共同出资成立“今世缘河南营销中心”,负责今世缘全系列产品在河南市场的开拓。据世嘉酒业董事长万军透露,目前公司还在和另一家大型名酒接触,可能会有更大范围、更深度的合作,而且不排除吸纳更多白酒品牌的可能性。
在行业处于下行的调整期,更多经销商的策略是先观察,再动手,形势如果不好,就暂不动手。对于这个问题,万军先生的看法是,“调整期不仅是消费量和价的调整,厂家和商家关系也有调整,因为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了,我们觉得变化中是有机会可抓的”。说白了,世嘉就是要在调整期中吸纳更多优秀的品牌,然后借助这些优秀品牌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河南的渠道优势。加上今世缘,目前世嘉酒业在白酒方而的代理品牌就有四家,同时世嘉还在全国运营着一款白酒产品,另外世嘉还是王老吉全国最大的代理商之一。
世嘉的选品“生意经”
在选择合作品牌方面,一直以来万军都有自己的原则:对于上游厂家来说,世嘉要坚持做一个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的经销商。原因很简单,任何企业都更喜欢雪中送炭的经销商,做一个和上游企业一起进步、发展的经销商,前景更广阔。
在刚进入白酒行业的时候,世嘉首先选择的是汾酒。“汾酒因为山西假酒案,正处于发展的低谷期,省内外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这时候企业更需要外界各种资源的介入。”事实证明,凭借汾酒,世嘉捞得了在酒行业的第一桶金。之后代理宋河和董酒也是这样,这两个企业虽然是名酒企业,但由于基数很小,所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董酒就是如此,在世嘉的努力下,河南成为董酒在全国销售最好的区域市场。几年前,在茅台、郎酒、洋河“炙手可热”的时候,笔者曾经和世嘉探讨过这方面问题,但万军依然坚持自己的选品原则,不去碰“烧红的烙铁”,而是“逢低吸纳”。
不过,世嘉的这种“逢低吸纳、雪中送炭”不仅仅是针对单个企业,还针对目前的行业大环境。万军认为,目前的行业调整期正是厂商关系重新确立的过渡期,经销商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机会。这种机会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调整期,厂、商这两种角色都有“归位”的趋势,秩序感越来越强。也就是说厂家做着厂家该做的工作,比如产能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推广、事件营销等,厂家的重点是做好品质和品牌;而经销商是做好区域推广、消费者建设工作。万军说,在这方面他很赞同泸州老窖提出的“客户中心论”,即在市场上应该发挥经销商的中心和中坚作用,厂家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就行了。面对这种趋势,经销商必须行动起来,抓住那些优秀品牌。
2.渠道也在回归,传统经销商在市场上的地位重新获得了上游企业的重视。在过去的几年,随着上游企业的扩张和集中度提高,以产品和渠道为纵横线的扁平化成为一大趋势,尤其是通过引入大量团购商,传统经销商一度被上游“轻视”。但这种势头在调整期得到了遏制,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正希望通过给予经销商平台运营的地位来“绑住”优质经销商,比如五粮液正在尝试建立地级市这样的平台商,给予这些经销商更多的代理产品,希望打造出比较“专业”的五粮液经销商来。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经销商,世嘉当然体会到了这种变化,万军认为目前正是传统经销商扩大优势的时候,“增加品牌,其实是让我们在河南的渠道和人脉优势进一步放大和积累,对于经销商来说,借助品牌才能搭建网络”。
3.经销商层面的集中度提高也在加速,强者恒强法则日益明显,世嘉的想法是抓住特殊时期所赋予的机会,快速提高自己的规模,以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上游生产企业或者品牌的集中度提高一直为业内所重视,但经销商的集中度提高很少有人关注。在行业调整期,经销商的优胜劣汰也在加速。原来经销商常见的情况是,只要有几个比较好的人脉资源,就可以把价格很高的酒卖出去;或者资金实力足够大,就可以囤人大量的高端酒,等到涨价的时候抛出去投机,但现在形势完全变化了,这门生意的进入门槛在提高,而投资回报率却在下降。人员、运行费用以及店铺数量在增加,而酒类售卖价格却在下降,两头挤压的结果是一批经销商不得不退出这个行当。这时候如果有经销商把更多产品尤其是主导产品的代理权拿到手,就意味着其他经销商失去了代理机会。在相当多的地级市,经销商的集中度在明显提高,一般会有两到三个经销商手里集中了大多数的一二线品牌,这样别的经销商拿到好品牌的机会就减少了。没有品牌,经销商自然无法作为。所以,在这一轮调整中,省会等大城市的经销商集中度也会明显提高。
正因为这样的思考,世嘉在2013年上半年就开始“急切地”寻找合作厂家,而主要是面向20亿规模以上的区域强势企业。
快速发展同时注意安全
对于世嘉来说,选择更多品牌运作既是企业做大的内在选择,更是企业经营的安全保障。万军的观点是,商贸公司的发展不应该是“闲人等项目”,而是有了项目再招兵买马。没有人不要紧,只要有了合适的产品,就可以组建新的团队,当然有一个前提,这需要公司有一定的经理人储备。
从企业安全来看,多品牌意味着更加安全。在10年前,世嘉凭借运营汾酒的开发产品,迅速做大规模,但来自上游的变化随即给公司带来了重大影响。有一段时间,世嘉的库存量非常大,企业精力几乎都被牵制。这个事件给世嘉后来的运营影响很大,“上游总是希望经销商专营,这样形成了‘l+n’结构,这个结构对上游自然是有利的,但经销商的风险增大了,稍有风吹草动,公司就可能受到致命影响,但上游不会有大的影响”。所以,世嘉致力于在厂商之间构建“n+n”的局面,基本策略就是在专注酒业的战略下实现多品运营,不会只做一个品牌,必须多品牌运营,这样才能规避经营风险、最大限度提高运营收益。
其实,从经销商发展来看,有一个现象很突出,那就是发展快速的经销商总是那些多品运营的经销商,比如石家庄桥西、浙江商源等。2013年,有相当一批专营五粮液的经销商开始选择茅台或者其他名酒产品,这也说明了多品牌运营的现实意义。当然,也有很多以单个企业为合作对象的经销商,尤其是一些区域强势企业在自己的优势区域都有一批专营的经销商,比如在安徽,徽酒前几位企业的经销商多数是专营,做了口子窖,就不会做古井贡或者其他徼酒产品。在河北也是如此,做衡水老白干的经销商是不会做山庄老酒的,也不大可能做省外白酒。这类经销商选择“专营”的心态是微妙的,专营品牌的确让该经销商有稳定的收益,一旦再增加别的白酒品牌,可能就会影响上游企业的“情绪”。对于这个问题,万军的看法是,“厂家看重的还是经销商运营能力和实力,而不是纯粹的专营,所以经销商必须把这两种‘力’做得更强,才能更好地‘粘住’优秀厂家;当经销商在某个产品上取得成功的时候,必须及时导入新品,因为即使上游没有重大调整,一个产品也存在着市场周期”。
让商贸公司变得更安全,世嘉还有一个做法,就是通过与上游成立合资公司来确保经销商利益。这次和今世缘合作就是如此,今世缘和世嘉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合资公司负责今世缘的市场开拓,这样真正做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也杜绝了市场成熟后原有经销商被边缘化的风险。此前,世嘉和董酒合作也是这个思路,双方成立河南营销中心,一起开拓市场。
2013年12月中旬,世嘉又在郑州东城区购置了1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原有的办公楼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张的业务发展需求了。
本文标签:世嘉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