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不大的铺子,不够醒目的招牌,就这么安静地敞开在内街的众多店面中,颇有点大家闺秀的范儿,还真有点儿不好找。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这家店的老板桂树林(如图)凭借着这份“淡定”,利用从商20载的人生积淀,踏踏实实地擦拭着这块得来不易的招牌,完成他不惑之年的商道之变。
“喜新厌旧”的企业家
因为家境不宽裕,出生于1973年的桂树林只有初中文化,早早就踏上了挣钱自立的路。他是三山区峨桥人,作为茶叶批发和交易的重镇,素有“江南第一茶市”的峨桥,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涌现出许多做茶叶生意的能人,桂家算是一个。当时刚刚成年的桂树林就跟着兄长后面做茶叶批发,做起了小跟班。
“我正式从事茶叶生意应该是在90年代初吧,那时候主要是做低端绿茶。”桂树林告诉记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的活跃,他慢慢地根据茶叶客户的要求开始提高档次,专营名优茶,通过持续不断的辛勤耕耘和顺势而上的成功转型,桂树林生意开始蒸蒸日上,“其实那时规模不是很大,但一年的经营额也能达到几百万元”。
也许是性格决定命运,也许是冥冥中注定这个年轻人的生活不能如此单一。进入新世纪之后,桂树林逐渐从茶叶生意中跳出来。“后来想想我确实有点喜新厌旧,天天都在想着怎么能做实业投资,要干一番大事。”桂树林说,在2006年,他几乎倾其所有,在繁昌工业园“拿”下了21亩的土地,从事室内装饰的原木生产,从木叶厂到木板厂,从开工到投产……一切都是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看着自己新的事业版图,桂树林也美滋滋地过了许久的日子,直到2010年前后。受从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带来的商木原材料上扬,到国家房地产调控带来的装修市场的压缩,以及劳务成本的上涨等等因素影响,桂树林的企业遭遇进退维谷的困境——放弃吧,没有好的出路;坚持吧,迎来的只有难以遏制的亏损。
那段日子桂树林一直记忆犹新:2011年,企业停工,人员解散,厂房出租。
念旧“念”出来的商机
桂树林是个斯斯文文的人,为人热情,性格随和,在生意场上也结交了一些性格相投的朋友。一次杯筹交错间,他和昔日的朋友聊起过去,其中几个朋友想起他们在青海当兵的经历,一时感慨无限。
席间一位朋友就说:现在再也喝不到以前的酒喽……那时候逢年过节,都会从当地寄出虫草和青稞酒孝敬爸妈,好想再能闻闻青稞酒的酒香。“青稞酒?”桂树林疑问,“为什么这边喝不到呢”?朋友又答,酿酒环境对酒质有决定影响,高原雪山和咱们这儿肯定不同啊。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份念旧的情绪,一句随意的感慨,却勾起了桂树林足够的好奇心。第二天,他就跑遍芜湖市区各大超市卖场搜寻,果真没有发现青稞酒。于是,带着一丝商人的敏锐嗅觉,他萌发了要把这种酒搬运到芜湖的想法。先去青海!桂树林想,说做就做,2012年7月,他约上合伙人,来到西宁,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
“那边没蚊子,不热。”逼近西宁,桂树林就已经发觉,虽处在夏季,这个地方的气候真的很好。在市场上闲逛,不时能发现卖酒的小铺子,浓浓的青稞酒香已成为当地的地域文化。据当地人介绍,酒精选取高原优质青稞为原料,采用冰山无污染纯净水源,并以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为依托,造就了青稞酒独特的酒香,让人回味悠长。一周的时间,桂树林不仅实地参观了酒厂的酿酒过程,还日日酣饮,迷上了青稞酒。“也不免贪杯喝多,但我发现青稞酒醒酒快,口不干,头也不疼。”
回程时桂树林还特意带几瓶酒回来给芜湖的朋友品尝,大伙儿几乎都对其赞不绝口,觉得“不一样”,更加坚定了桂树林把青稞酒引入芜湖的决心。
同年8月,桂树林正式与青海喜马拉雅青稞酒业有限公司龙河牌青稞酒的总代理海之源商贸公司签订合同,成为芜湖地区唯一指定总代理。
传播焕然一新的酒文化
2012年9月,正值瑞丰商博城招商之际,桂树林带着自己的“高原第一酒”,收拾心情,在瑞丰商博城开起了一间“青稞酒坊”。
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是在从零开始的商业新阵地。不过昔日的茶老板桂树林在经商20载的今天,还是摆出了老将出马的淡定和从容,他说,启动市场,自己有信心。“从卖茶叶开始,我就一直信奉‘以质量求生存’这句真理,什么东西都要追求过硬的品质,所以,只要凭借过硬的产品和我立足大众的宣传和推广,一定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青稞酒拥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民族的,传递的健康益寿、亲情温情的酒文化值得弘扬。”桂树林笑言,自己都40岁了还没在芜湖市区做过生意,这让他十分兴奋。“商人就是好的搬运工”,让优秀的产品的进入越来越繁荣的芜湖,让越来越多的家乡人了解好的东西,就是他的愿望,也将会成为他毕生实践的从商所求。
本文标签:桂树林
编辑:阿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