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开始,宋克伟先生主抓牛栏山酒厂的销售工怍,12年过去了,牛栏山酒厂销售额从当初的2亿元规模飙升至50亿元,并跻身于白酒行业前十强。酒厂的“陈酿”一个单品已经突破2000万箱,堪称白酒业的“单品之王”,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塑造成一个“时代英雄”,而被业内津津乐道。殊不知,“陈酿”的发展已经超过十年。这个产品颇有代表性,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宋克伟本人的营销思想和管理风格,在企业发展、产品推广上,宋克伟历来主张“不着急”,要稳健,要把问题一个个解决,但同时又要目光远大、思路清晰。
2014年初,宋克伟先生升任酒厂厂长,开始主持牛栏山酒厂的全面工作。毫无疑问,这些营销思想和管理风格会继续保持下去。近日,本刊专访丫宋克伟先生,就陈酿、牛栏山的全国化以及企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陈酿的“被传播”
记者:宋厂长您好,这次对您的采访我想先从牛栏山的“陈酿”说起,因为从去年开始,陈酿已经被业内塑造成“时代英雄”,可以说,陈酿已经由原来简单的线下畅销又多了一个线上的传播。这可是一个流行的话题。
宋克伟:首先要感谢业内朋友的关注,但我们不是“英雄”,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陈酿这两年是“被传播”了,因为我们并没有把陈酿作为传播的重点,牛栏山传播的还是“牛栏山”这个品牌,还有我们的文化。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陈酿,可能我们是做出了点销量,同时现在业内把关注重点更多地放在中低价位产品上了,所以陈酿引起了这么多的关注。
记者:请问陈酿到底有多大规模?比如销量。
宋克伟:201 3年我们大概卖了2000多万箱,在牛栏山的产品线里,陈酿最近几年增长相对比较快。
记者:我记得2010年的时候,陈酿卖了400万箱,由此看来三年多的时间,这个产品拓展很快。在白酒行业内有如此大规模销量的产品,堪称“单品之王”了。您能介绍一下这个单品的发展过程吗?好多人认为,这是牛栏山抓住了目前的市场机遇而推出的一个优秀的产品。
宋克伟:陈酿(编者注:绿标)是2003年推出来的产品,主要是针对河北市场开发出来的一个产品,因为当时河北市场42度比较流行。另外还有一个红标陈酿针对北京市场。这个产品发展快11年了,并不是这几年新推的产品,只是最近五年发展速度较快。对“市场机遇”这个词儿,我想说几句,当然不是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想说的是,一个产品的成长、畅销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时间去培育经销商、培育消费者,它并不是一下子就起来的,这里面有个过程。
你要给它时间,给它机会!
记者:这个过程很重要,但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历练”:11年的历程,最近5年的爆发式增长,前面有6年的默默无闻。这6年是不是更重要?
宋克伟:一个产品的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时问当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对自己的产品力有信心,那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育这个产品,不能着急。我们见到不少品牌、产品,都急于起量,但一急就容易出乱子,急了就容易失望,最后形成的局面就是不停地换产品。当然,运气好了,会在短时间内起量,但基础可能不稳。一个产品要和消费者慢慢地“打交道”,要潜移默化地进入消费者的心中,而不是强塞到他手里。
除了时间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牛栏山品牌力的提升。不要简单地以为低档酒是企业重视就能推广成功的,如果没有百年、珍品这些中高档产品的成功,陈酿也不会起得这么快。中高端、高端产品的成功推广增加了“牛栏山”的品牌价值感和含金量,同时也带动了产品线下方低端产品的上量。
记者:陈酿的畅销,也促使很多品牌在这个价位推出产品跟进,甚至大型名酒厂也在推此类价位,您担心吗?
宋克伟:自古以来,有竞争才叫市场,市场和竞争是互相联系的,陈酿也是从竞争中一路走过来的,如果真的担心就不会有这个产品了。但我想强调的是,陈酿的关键点不在于价格的占位,因为我们的价格一直在调整,我认为关键是,陈酿里有“牛栏山”自己的东西在里面,包括它的口感、酒质,因为这些,加上其他的因素,陈酿形成了很好的消费者忠诚度和口感依赖度。但反过来不是说,你有了同样的产品就能卖好,如果把陈酿的酒水灌在别的品牌里哪怕是名酒也不一定能卖好。简单说来,品牌力和产品力构成了陈酿的差异化。
记者:您刚才说到价格调整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也是陈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验,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宋克伟:在20万箱的时候,一瓶调了一块多,之后价格跟着销量一路上调,最终调到了十多块钱的价位。但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调价就要慎重,所以这几年我们更重视用供求关系来梳理市场。
记者:过去的十年,大家都在调整产品结构,砍掉低价位产品,但牛栏山一直不放弃低价位,那么现在这种形势下你们对高价位产品是什么样的策略?
宋克伟:还是不放弃。从整个市场来看,高价位的蛋糕变小了,但还是有市场的,还是有消费者在喝。牛栏山的百年、经典这些中高价位的产品是有自己忠诚消费群的,我们会持续做下去,我相信消费群还会扩大。
全国化之道
记者:很显然,陈酿已经成为牛栏山向北京之外市场快速拓展的一个骑兵。不过我有一个疑惑,这和常规的全国化玩法不一样,一般大家都会找个更高价位或者中高价位这种“更体面”的产品做骑兵。
宋克伟:现在看来,没有这个骑兵,牛栏山的全国化不会这么快。但我们并没有事先设定这么一个骑兵角色,由它来冲锋陷阵。牛栏山向外走,是品牌在向外走,而不是某一个产品向外走,在这个过程中,只是陈酿比较突出而已。我认为,这种突出并不是牛栏山自己塑造出来的,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这么一个阶段,更多消费者选择了陈酿,在今后可能还会选择牛栏山别的产品。
记者:那么,您是否想过,为什么“在这么一个阶段”,陈酿被选中了呢?
宋克伟:这和牛栏山酒厂的发展阶段以及品牌力有密切关系。过去的十年,有大部分市场我们是在北京区域发展,只是在最近几年开始向全国走,说实话很多区域的消费者甚至都不知道牛栏山这个品牌。怎么办?是用广告让他们熟悉吗?我们更倾向于先让消费者喝上牛栏山的酒,让他们熟悉有这么一个白酒品牌,然后再考虑慢慢地向上调整产品结构。我们的策略就是先增加数量,然后再想办法让量变向质变飞跃。比如在陈酿发展成熟的区域,会鼓励经销商去调结构,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还会有别的牛栏山明星产品涌现出来。
记者:我们担心的是,陈酿这个产品规模太大了,会不会对“牛栏山”品牌的美誉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全国市场的结构调整。
宋克伟:牛栏山是一个母品牌,这个品牌下面有很多产品,多年以来我们的策略就是用产品推动品牌,推动的方向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方面要让品牌覆盖的人群更广,另一方面要让品牌接触到更多高层次的消费者,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白酒的消费也是有层次的,牛栏山没有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价位上。
在我看来,白酒这个行业,目前除了茅台、五粮液外,还没有哪个企业能用一个单品、一个价位带动企业发展的,还做不到品牌驱动企业发展。在北京市场牛栏山一直是不断地培育新的产品,不断地提升品牌,在全国市场也是如此。
记者:很多区域企业向外走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到底将主打产品定在什么价位上。因为他们不知道消费者会怎么定位自己的品牌。
宋克伟:一个白酒品牌不是广告宣传出来的,不是促销推出来的,也不是包装表现出来的,它是消费者喝出来的,你的品牌最终是由消费者来打分的,没有别人。
记者: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目前牛栏山在北京和北京之外的市场占比是什么情况?
宋克伟:大概四六开的情况,外埠占的比例要大一点,今后北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记者:这个比例给我的感觉是,牛栏山已经突破了区域企业的发展天花板,今后企业的增长点可能更多的在北京之外的区域了。那么今后牛栏山在全国化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宋克伟:去年外埠市场增长了30%,今年估计还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很多经销商积极性很高,说实话比我们还高。想想看,一个地级市经销商做陈酿一年能赚几百万,他的劲头会很足,所以主动要求加码。今年,陈酿在成熟区域会进一步下沉,下沉到村里,活儿越细,经销商利润越高。
总的来说,全国的空白市场很多,我们也没那么着急,一个个做。当然这么多区域也有下滑的,但同时一定要有增长的区域,就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但一定要确保掰到手的是大的,丢掉的是小的,如果反了,就不好了。今后全国市场范围更大了,这种局面可能成为常态。这不像本地的北京市场,我们一定要确保它稳中有增,因为这是唯一的。
记者:你们华东区域由创意堂酒业运营,这是一个新办法,让原有经销商运作异地市场,请问成效如何?
宋克伟:去年刚开始做,厂商一起做市场。具体的情况是,在浙江、上海两个地区,创意堂做新产品、新客户,在江苏,新产品也可以给老客户做。创意堂和牛栏山合作多年,彼此信任,也很默契,我们没有沟通成本,这一点很重要。另外,其他市场我们也在尝试新办法,比如在华南市场从海南开始做起,高举高打,也是一种尝试,目前来看,效果很好。
记者:企业规模做大了,会有很多经销商主动要求合作,在经销商选择方面你们有什么样的标准或者原则?
宋克伟:经销商我们不求大,会看双方思路是否合拍,看你对市场怎么看,你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想法,区域市场是你的,如果你没有思想,市场可能很难做。我觉得在这个市场上,不是厂家指导经销商,经销商不是学生,他对自己所在区域是有认识的,我们的模式是大家一起玩,你愿意干、有想法,我们就支持你。做得不好,我们也不会放弃,慢慢来,一个新的区域,我们的希望是市场和经销商能够一起成长。对于成熟区域的经销商,我们也不会轻易进行扁平化,现在产品往下沉,都是让原有经销商来做这个工作,你做出来的市场,收益就归你,市场下沉、产品调整这些后续工作会给你时间、空间。
稳定才有发展
记者:今年您由原来的销售老总转而抓酒厂的全面工作,在战略方面有什么新的安排?
宋克伟:战略这个东西首先应该有稳定性、持续性,如果总是变化就不是战略,是战术。牛栏山的战略一直没有变:就是要把“牛栏山”品牌做上去,把企业规模做上去,由行业20强做到10强,再往前5强进军;针对全国市场也是既定的方向,做好大北京,接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目标设有时间表,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不会那么着急。简而言之,就是做强做长,我们一直是这么个方向。
战略还是依照既定的方向走下去,不过内部管理会有所改变,有些区域市场也会微调。
记者:在过去几年行业高速增长的时候,您强调不用着急,在目前的情况下同样说不着急,这在一切都要加速的行业里显得颇为特立独行。
宋克伟:我经常说,做企业不能着急,做品牌、做全国市场都是如此,要有耐心。苹果的成功也是四十年积累而成的,别看它的手机全球第一,那也是四十年积累的突破,不是一日之寒。电子产品都这样,何况白酒这样的传统行业,我们更需要在继承中发展,需要用产品、用时间逐渐地给品牌做加法,属于你的时代不会那么快到来。
急,解决不了问题,一急就会出乱子。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三年内增长到100亿,可能我们也能完成,但那会对你的市场、企业造成很大的后遗症。那100亿就放在那里呢,但需要你完成既定的动作才行。幸运的是,牛栏山虽然也是国企,但上面对企业增长要求相对宽松,所以我们能够按照市场和企业发展规律来安排自己的事情。
记者:从您的角度来考虑,不着急就是稳定了。
宋克伟:对,稳定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做品牌,就是要给消费者一个持续稳定的产品印象,你的广告、产品不能总是换来换去的。就这么一直稳着,消费者就会渐渐跟你认识了,跟你混熟了就不会轻易分开。我们一款酒只是把瓶盖由压盖换成了锁盖,消费者就不认账了,说“这不是牛栏山二锅头”。你看茅台酒,几十年过去了,包装始终是熟悉的样子,即使调整,也是微调。它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慢慢渗透到消费者的心中去,不要说茅台只是最近几年才爆发增长起来的,人家做了大量的功课。从企业发展来说,有了人的稳定才有继承、才有成长,其实企业经常是在不断试错中找到发展路径的,如果人不稳定了,那就总是在试错,一直在做实验,总没个正确结果出来,就没法进入成长的轨道,这就麻烦了。做市场也是,企业稳定了,经销商才会放心地跟企业干,如果老是换人,前面承诺的后面不算数,经销商心里就没底,就不敢放手跟你玩。
记者:您估计今年牛栏山能增长多少?
宋克伟:百分之五六应该没问题,再积极一点可能达到10%。
转自《糖烟酒周刊》
本文标签:宋克伟
编辑:阿喃